【行业研究】四家上市险企负债端(保费)表现点评
来源:
作者:庄凯源
创建时间:2020-01-20

2019年1-11月人身险保费收入实现27819亿元,同比增长12.22%,行业保费相对去年有所回暖。但总体来看,近两年行业皆在调整,特别是新单出现负增长,由于续费业务仍有增长,总体保费增速仍为正。
2018年人身险行业在受行业政策趋严的背景下开局表现较差,后续逐渐改善,全年直到12月份才实现转正,特别是一季度表现较差,导致基数较低;2019年一季度增速较高主要就是因为去年基数低,后面几个月保费增速略微放缓,全年截止至11月增速为12.22%,保持两位数增长,一方面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一方面行业代理人数量出现一定调整。
从长周期来看,经历了过去几年的高速增长后,本身基数较高又叠加行业政策调整导致近两年上市险企保费增速有所放缓,出现一定波动。
对比四家上市公司累计保费,中国人寿在19年一季度表现较好,主要因为去年一季度基数较低,同时18年人员提前出清,今年增加人力,但增速逐渐放缓;新华保险保持稳定,保费规模变动不大,前两年新华保险转型较为成功,趸交大幅减少,健康险增速较快,且占比高,但自从更换管理层后,公司战略发生转变,提出规模与价值双驱动,保单质量有所下滑;平安太保增速相对去年有所下滑,平安太保今年进行开门红产品结构调整,且两家公司代理人2019年皆出现一定调整,导致今年新单表现不佳,平安12月单月新单大幅增长带动四季度新单有所回暖,太保则新单压力较大。
代理人增长趋势与保费增长趋势重合度较高,说明过去保费增长主要靠人力推动,近两年代理人放缓增长甚至负增长,因此行业保费表现也会相对差一些,人寿2018年提前清理部分代理人,做低基数,今年代理人恢复增长,但从保费规模增速来看,并不算突出,2019年全年保费增速仅有6.01%,低于平安的11.02%以及新华的12.96%;平安在去年20%的保费增速背景下,今年仍然实现两位数增长,特别是12月单月表现较好,总体来看,由于本身保费结构较好,长期保障型保单多,即使今年新单有所下滑,续期业务仍然增长较快;太保今年保费端表现一直不太好,增速放缓,但逐月略微改善,目前问题主要还是新单问题;新华保险在二三季度的新单有所恶化,但四季度有所冲量,保费增速排行第一。
从累计保费市占率来看,中国人寿市占率一直在20%附近,仍然是寿险第一龙头;中国平安近几年市占率提升明显,由原来的13%不到提升至目前的17.22%,近几年保费端表现突出,业绩也相对较好;中国太保市场占有率由17年初的5%左右提升至目前的7.43%,虽然相对于18年年初的市占率有所下滑,但仍好于17年初的水平;新华保险基本呈现年初低,后面逐渐回升的状态,市占率相对于17年年初也有提升,在新管理层任期内,规模仍有望持续。在保险姓保的监管下,17年以来上市的四大险企集中度明显提升,这将成为常态。
从新单表现来看,受代理人减少影响,平安前三季度逐渐改善,但仍为负增长;人寿今年增加人力,相对表现较好;太保新单仍然还是两位数下滑,且三季度有所恶化,今年新业务价值恐出现10%左右下滑,新华保险高开低走,第一季度表现较好,但二三季度新单逐季恶化,但从四季度冲量来看,四季度新单应该是有所改善的。
由于平安每个月披露的保费信息更为详细,接下来主要分析平安的新单情况。
平安2019年新单全年仍未转正,但降幅由1月份的-20%逐渐改善,虽然四季度前两个月有所反复,但12月收官表现较好,由于今年淡化开门红,更注重期交保障型产品,新业务价值率有所提升,新业务价值维持小幅正增长,预计全年新业务价值实现4%左右增长。
从平安的单月新业务保费来看,除了1月份出现单月-20%增长外,上半年其他月份总体维持在0%附近,但下半年开始,新单降幅有所扩大,说明代理人数量减少的负面影响逐渐加大,12月单月新单出现较大正增长,大概率是因为2020年1月份的部分开门红保费移到12月份,保证今年新业务价值增长目标实现,平安在经历人事变动之后,高管也提到需要一年左右时间见到改革效果。
可以看出,这两年行业确实出现一定调整,人寿体量大,本身保单质量会低一些,只要稍微改善,看到的效果会比较明显;平安太保本身保单质量较高,但今年新单也出现一定问题,特别是太保,目前仍然没有看到明显的改善迹象,但2020年在19年基数低的背景下,相对压力小一些;新华保险年金险与健康险双轮驱动,保费规模有望继续扩增,但保单质量面临下滑,且由于补贴增多,业绩有一定压力;2019年四家险企利润基数高,明年业绩同比有压力。
目前板块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中国平安PEV为1.37倍 ,17年最高达到1.94倍,其他三家PEV仍在1附近,今年新单及新业务价值表现不及预期,未来健康险发展有望维持较高增速,有望带来新业务价值的提升,且保险在居民家庭配置里面占比仍然较低,行业未来仍有空间,值得配置。
风险:寿险新单增长不及预期,二级市场见顶回落,十年期国债利率大幅下滑。
风险提示:
本研究报告内容中的资料均来自公开信息,我们力求准确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正确性、公开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本报告没有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并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客户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来源:私享基金研究部